又看《走出非洲》

米娅眼睛里的世界
回复
头像
Mia2014
帖子: 1817
注册时间: 周三 12月 25, 2013 8:24 pm

又看《走出非洲》

帖子 Mia2014 » 周四 1月 06, 2022 6:33 pm

很久以前看过,对里面壮阔的非洲风光印象很深,最近从图书馆借来看,最后一遍是对着字幕看的,确实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电影基于Isak Dinesen的半自传小说《Out of Africa》,女主角的扮演者是Meryl Streep,电影风景很美,人物演的也很到位,对白也很精炼。

女主角Karen Blixen,是丹麦有钱人的女儿,用钱说服瑞典男爵Bror Blixen和自己结婚,拿到了男爵夫人的头衔,并在距离肯尼亚的首府内罗毕的不远的地方买下了一个1千公顷的农场。本来说好是个牛奶厂,Bror自作主张改成了咖啡园。个人估计是怕麻烦,咖啡树要3、4年才会开花结果,牛奶可是要天天挤的。然后,Bror就出门打猎去了,要下雨之前才回来,以肯尼亚的天气状况,雨不是经常下的。

Karen无奈之下,只好自己打理农场,和当地土著交涉、雇人,自己也亲自劳作,种了5百公顷咖啡树,剩下的5百公顷让当地的土著人继续居住。男爵是个色鬼,到处调情鬼混,Karen自己也没闲着,各有各的忙。Karen在去肯尼亚的列车上就遇上了白人冒险家Denys Finch Hatton,名誉丈夫出门了,她就邀请Denys和他的朋友来家做客,她给他们讲故事,他们给她唱歌,农场的工作很辛苦,但非洲的生活也充满了新鲜刺激。

后来,天终于下雨了,Bror回家了,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到东非,英国和德国对战。Bror和Denys都去参加支持英国的民兵组织。Karen作为妇女儿童类,本来应该去镇上躲避的,因为民兵需要补给,Karen担起了带领当地黑人给民兵运输补给的任务。

在路上,Karen她们迷了路,中途遇上了Denys,Denys把自己的指南针送给了她。补给终于送到了民兵组织那里,Karen作为英雄被列队欢迎,Bror也很高兴的和她夫妻团聚,并把梅毒传给了Karen。

Karen回去两个多月后,忽然病发,医生告诉她她得了梅毒,需要回欧洲治疗,成功几率是50%。Bror感到很抱歉,答应在Karen离开期间,打理农场。半年后,Karen回到了农场,并治好了病,但以后不能生孩子。Karen觉得农场、当地的孩子就是她的一切,她说服酋长让当地的孩子到她出资办的学校学习英文。

新年来了,战争也结束了,英国取得了胜利,人们聚会狂欢。Karen又遇上了Denys,两人共舞到凌晨新年的钟声,并接吻庆贺,Bror也很忙,偷偷的找了女人去鬼混。

Karen和Bror开车回家时,Karen说,她在车上发现了女人内衣,要求Bror去镇上谋职,离开农场。Bror离开了,Denys邀请Karen去打猎。Karen第一次经历了非洲大自然最精彩的一面:美丽、惊险、异国情调。Karen也跟Denys坦白了自己得过梅毒,但已经痊愈,不能生孩子,能正常生活。两个人好像Bror不存在一样就住在了一起。

回到农场后,Denys搬到了Karen家,不过,Denys是个冒险家,是个崇尚自由的人,Karen家对他来说,就像是个放行李的旅店一样,经常出门。不过,Denys是个有趣的人,在家时,会带着Karen各种玩,有一次,还开着飞机带着Karen在大草原上空兜了一圈,让Karen狠狠的开开眼。Karen自己有名义上的丈夫Bror,Bror除了来要钱,也不回来,大家相安无事。

直到有一天,Bror要再婚,和Karen离了婚。Karen想和Denys结婚,Denys明确表示不愿意被束缚。Karen说,你有时出门,并不是为了打猎,就是想出门。Denys并不否认。Karen问他是不是和她的一个女熟人一起打猎。Denys说,她几次想去,他没让她去。后来,Karen表示,不结婚,就从这里搬出去。Denys也不让步,说,好,我要去打猎,你那个女熟人爱去不去。

咖啡园丰收了,但,丰收的喜悦没持续多久,一场大火焚烧了一切。Karen被迫变卖所有家当回欧洲。临走,她跪地请求新来的英国殖民地领袖给土著人一块儿地,让他们能够继续一起居住。她的真情打动了领袖夫人。

Denys听到Karen的事情后,告诉Karen,他愿意来帮忙。Karen拒绝了,说,自己要回欧洲。两人约好,Denys开飞机送她一程。结果,在Karen等待的时候,Denys开飞机出事丧生。

Denys葬在了非洲草原,Karen回到了欧洲。

我挺喜欢看这种半自传的故事的:一段历史背景下,主人公经历的异域风土文化,加上情感故事,一样都不能少。相比之下,Jane Austin的文笔虽然幽默,但可能和她是个小家碧玉或大家闺秀有关,没有到大的环境打拼过,作品都是讲的英国家庭的男欢女爱的故事。

我喜欢看女汉子的故事,我听一个人讲自己日子过的多舒服,有人帮我什么都做了,我不用费心,我自己感觉这种生活缺少些什么。接受挑战,经历磨难,做成一件不容易的事,这种阅历增加了生命的深度。听一听,或者读一读这样的经历,是增加了知识,它不只是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