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是西方福利国家养懒人还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发表于 : 周二 4月 20, 2021 2:39 pm
Mia2014
据说,西方很多出租车司机、加油站打工的,都有硕士、博士学位。西方人自己也探讨这个问题,是不是自己系统有缺陷。不仅是中国移民,其他非西方高学历移民,到了西方,很大部分人做的并不是相应的研究工作什么的。移民西方,博士、硕士开出租车、看大门,亏了么?变懒了么?

几年前有一个新闻,一个清华毕业留学到美国的中国人,数学专业,因为和美国导师观点不一致,好像没拿到学位,反正毕业后老师不给写推荐信,他也就没能找到相应的研究工作。他自己脾气也拗,也不低头。毕业后,他就到处打工,后来,过了好一段时间,他的一个清华校友了解他的才气,推荐他去一个三流的学校任教。就这么平平淡淡过日子,没钱没权势,他也不回国。直到数年后,他的一篇论文发表,据说是在数学界引起相当的轰动的,很多记者采访。说到他在美国不得志时,为什么不回国发展。他说,在美国,可以做简单的工作谋生,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下去,没有人来干涉你。回到中国,如果赚钱少,就会有各种压力,不得安宁。在美国,做一份工作能生活,剩下的时间他可以按他的意愿研究他的数学。

这位清华留学生应该是极少数,很多高学历移民做着不用费多少脑力的工作,下班回家估计不是在研究自己的专业,准备发表什么专业论文。回头想一下,当初为什么要读研究生、博士,多少人是出于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呢,又有多少人开始热爱,后来就没兴趣了呢,多少人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而把学位作为垫脚石、敲门砖呢。

在国内,如果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的,估计大多数人一直在赚钱、攒钱,或多或少有种焦虑、担心,担心如有什么不测,滑落到社会底层、四处求人、流落街头 … … 总有一种感觉,存的钱还不够,还不够让自己放心的额度。加上通货膨胀,80年代的万元户,就是人中龙凤了,可是,现在,1万元能买什么呢。而且,国内各种投资渠道风险也很大,就是房子,也不保险,不仅价格很高,可以掏空几家人的钱包,还有买后暴跌的。

在西方国家,比如加拿大,他们的理念是,一个人有尊严的活着是一个人的基本人权,而政府的责任就是保证这个基本人权。所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天灾人祸,都保证你能有尊严的活着,具体措施之一,你如果很没钱,政府就发救济金,保证你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消费。对个人来说,有政府会保证你的基本生活底线,你就不用攒这个预防不测和意外的钱了,那么,你还要攒钱做什么呢,可能是想过好一些的生活,比如,你退休了年纪大了想自己请得起私人护理、私人护士,不要去住政府的养老院、长期护理院。那么,你愿意节省到什么程度来攒这个钱呢。你愿意996的工作、牺牲健康、自由支配的时间去赚这个钱攒这个钱么,在西方定居后,生存压力要轻很多,这个压力转化的动力也少很多。

加拿大人是出了名的喜欢出国旅游的,平均每年出去两次,这和加拿大的天气冷有关,也和加拿大的消费水平、福利制度有关。有人说,加拿大养懒人。什么是勤快什么是懒。你早上一早就去上班,半夜回家,是勤快?你为老板赚钱,老板把利润分点给你。你可能一天到晚都在重复同样的劳动。你这个劳动对你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就是钱。也许你会让你的亲人们也过同样“勤快”的生活。如果你真的勤快,你可能不用这么辛苦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而且,人活着单单就是为了钱么?钱,以前还是一张纸,现在就是个数字而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有的人认为自己拥有的金钱就是自己的价值,一辈子钱越多自己越有价值。有的人认为人生是一种体验,吃喝玩乐是一种体验,扶危济贫也是一种体验,像《侣行》那一对周游世界、挑战极限也是一种体验,像霍金一样探索宇宙的奥秘也是一种体验。

如果说,西方福利养懒人,那么,还有一句话,贫穷会限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