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高分纪录片《太空竞赛》及东西方文化差异

米娅眼睛里的世界
回复
头像
Mia2014
帖子: 1827
注册时间: 周三 12月 25, 2013 8:24 pm

BBC高分纪录片《太空竞赛》及东西方文化差异

帖子 Mia2014 » 周六 8月 22, 2020 9:20 am

已看完,简介如下:

二战后,德国顶尖的火箭专家,同时也是纳粹党卫军成员的冯.布劳恩带着一百多名一流的德国科学家投靠了美国。为了太空竞赛,苏联释放了被污“谋反”而被判十年监禁,已经在古拉格监狱作了六年苦役的天才科学家谢尔盖·科罗廖夫。两个超级大国的太空竞赛背后是这两个超级大脑的PK。

苏联是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第一个实现人类的太空行走。美国紧随其后,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也将人类送去了太空。但是,中途苏联的谢尔盖在做肿瘤手术中心脏衰竭英年早逝,影片中说他早在作苦役时心脏已经受损,自此苏联在太空竞赛中一蹶不振,而美国的布劳恩,却继续大显身手,一次一次将宇航员送上太空,最终将"阿波罗11号"送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登月: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一个人的一小步,又是人类的一大步).
上次由 Mia2014 在 周六 8月 22, 2020 11:03 pm,总共编辑 2 次。

头像
Mia2014
帖子: 1827
注册时间: 周三 12月 25, 2013 8:24 pm

BBC高分纪录片《太空竞赛》续

帖子 Mia2014 » 周六 8月 22, 2020 9:21 am

上次由 Mia2014 在 周六 8月 22, 2020 11:12 pm,总共编辑 1 次。

头像
Mia2014
帖子: 1827
注册时间: 周三 12月 25, 2013 8:24 pm

BBC纪录片《太空竞赛》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续

帖子 Mia2014 » 周六 8月 22, 2020 11:02 pm

这是个BBC的纪录片。这里面对谢尔盖和布劳恩的刻画给人印象就是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太空梦,同时,还有遇上强大的对手时激发出的那种不服输的动能,而不是为了什么主义,甚至也不是为了哪个民族、国家。这就是西方价值观里的崇尚自由和个性解放吧。这也是西方的影视作品往往给人一种张扬的感觉的原因,而不是如同要背起一座大山的沉重或者压抑。

西方影视作品里,主人公可以就是为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其它是在为他所用。哪怕是拯救世界的梦想,但它发自自己的心底,而不是外界的灌输教育,即使它是被某件事激发;而某些国家的文艺作品往往表达的思想是,你的思想是某党、甚至某个官员“教育”出来的,你为民族、国家、甚至某个党派所用,你是一颗锣丝钉,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你感恩戴德能被利用,可以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所谓的“集体主义”思想吧。

这部片子里的布劳恩,不仅是纳粹,而且是党卫军的成员,后来又入了美国籍,对他来说,他就是想探索太空,怎么作对这个梦想有利就怎么作。他在美国不受重用时,对美国官员发飚,说,如果早知道这样,他会带着人投奔苏联。如果他去苏联说后悔没投奔美国,估计会送去西伯利亚的古拉格监狱服劳役了。他在美国就可以这么横,这一点我也有体会。那个在阿富汗被美军活捉的加拿大籍的塔利班“少年战士”奥马尔·哈德尔,从美国监狱回加拿大后不仅拿到千万加元的赔偿,而且后来在媒体上还指责加拿大司法系统让他失望,从来没见他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示过愧疚,从头到尾都是加拿大这儿那儿对不住他。

索马里的难民柯南,12岁时随父母逃到美国,美国不要他们,又逃到加拿大申请难民成功,后来他的一首歌入选世界杯而名声大震。CBC采访他时,他也不感谢加拿大收留了他们,而是指责他们来了就生活在贫民区,无缘加拿大的那些被人称道的好处。

不过,感觉很多加拿大人只是十分不满赔了哈德尔先生上千万加元,至于大家来了这儿不满那儿不满,他们也不大介意,他们不要求你每天感恩戴德的,别影响社会治安,别重塑他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大家各自安好。

回复